石洞何年辟,山灵变幻奇。
垂岩开异境,裂石见深池。
啜茗云生岫,寻诗藓没碑。
林泉如有待,回首欲何之。
石洞何年辟,山灵变幻奇。
垂岩开异境,裂石见深池。
啜茗云生岫,寻诗藓没碑。
林泉如有待,回首欲何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虞山的一次游览经历,特别聚焦于一处名为“小云栖”的石洞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与历史的痕迹交织之美。
首句“石洞何年辟”,以疑问的形式引出对古老石洞的探寻,暗示着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深邃。接着,“山灵变幻奇”一句,赋予山洞以生命,通过“山灵”这一拟人化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石洞环境的奇异与神秘。
“垂岩开异境,裂石见深池”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岩石的裂缝中仿佛开辟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深邃的水池映照着四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向往的氛围。
“啜茗云生岫,寻诗藓没碑”则将视角转向了石洞内的生活与文化。品茗时,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寻找诗句时,却发现碑文被青苔覆盖,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最后,“林泉如有待,回首欲何之”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面前的沉思与感慨。林间泉水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陷入了思考,不知是继续探索还是选择离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状态。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
诸鬟忽脱鬟,孤镜亦卷裀。
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
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
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
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
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
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
秋花隔水笑,笑我随纱巾。
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
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
归发兀颓玉,那知醉与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