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阴望西溪人家云山梅竹互为掩映》
《春阴望西溪人家云山梅竹互为掩映》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古风

溪声迤西流,寺桥扼其隘。

分馀落麦田,绮秀渺方罫。

行人越阡陌,春望怡我辈。

皓皓远梅林,映山青晻暧。

下有渔樵廛,竹树互襟带。

炊烟化山云,云起半明晦。

花原色不同,辋口境如在。

怅矣怀闲居,悠悠悟天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西溪人家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以溪水、寺庙、麦田、行人、春望、梅林、渔樵、炊烟、花原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水画卷。

首先,溪水迤逦而流,寺庙与桥梁构成了道路的隘口,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之美,也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麦田的余晖与周围的绮丽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行人穿梭于田间小路,春光让他们感到愉悦,这不仅描绘了生活的日常,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着,远处的梅林与青山相映成趣,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下方是渔夫和樵夫的居住地,竹林与树木相互环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生活场景。炊烟升起,与山云交织,时隐时现,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花原上的花朵色彩各异,仿佛将辋川的景色再现眼前,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和自然哲学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春日西溪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别友

风雨江桥别,凄然欲断魂。

乱离难作客,患难易为恩。

回首人千里,论心酒一尊。

寄梅有良便,好认白云村。

(0)

高琼太守遗像

河流咫尺隔腥膻,进寸曾令火德燃。

江海扬尘龙虎逝,英雄犹有画图传。

(0)

题挂蓑衣图

衮衣元是抱官愁,富贵何人得自由。

千古蓑衣看不足,一竿斜曰转船头。

(0)

耕云寮即事三首·其一

避风自笑学鶢鶋,别买青山结草庐。

幸有薄田可饘粥,闭门且读旧时书。

(0)

道友黄石崖寄惠李伯时所画石鼎联句图诗题其后

美哉刘进士,天赋俊逸才。

堂堂校书郎,琢句如琼瑰。

相逢一夜语,持论无尘埃。

苍髯丑道士,骨瘦撑枯柴。

痴坐默以哂,二子不足排。

等閒指石鼎,共赋聊摅怀。

冥心运巧思,下笔神鬼哀。

二子技渐穷,道士方咍咍。

叠出险怪语,不自人间来。

更阑烛见跋,炉火成寒灰。

诗成各假寐,鼻息声如雷。

曙光己不见,莫挽仙踪回。

明朝语昌黎,叹服称奇哉。

雄文照千古,事迹不可埋。

龙眠画入神,写意兼形骸。

厓翁秘之久,寄赠来金台。

披图再玩味,使我昏眸开。

精神俨如在,恨不吾同侪。

长歌续遗响,清风绕茅斋。

(0)

呈张上卿

尚方敕赐紫金冠,诏领诸仙玉府班。

神变紫芒双剑上,家传黄石一编间。

瑶坛蘸罢鹓班静,金阙朝回鹤驭閒。

为问清生符在否,有人望气倚函关。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