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全诗通过对秦筝声音的描绘和对音乐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篇,它直接点出了秦筝的声音之悲凉,以及其精致复杂的结构。这里,“五色缠弦”形象地描绘了秦筝的装饰和外观,而“十三柱”则强调了它的构造之精细。
接着,“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诗人通过音乐的节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表明即使是最缓慢的旋律,也无法持久,因为时间在不断流逝。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凉爽的环境,其中“红亭”可能指的是一种避暑之地,而“水木”则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当音乐响起,也能唤醒人们对炎热的感受。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这里,“清风飒来”和“云不去”共同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情景,而当诗人听到了秦筝的声音,即便是饮酒也无法忘却愁绪,泪如溪流。
最后,“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诗人用“秦声”来送别,这里的“秦声”不仅是音乐,更承载着对离别的深情和对亲人的思念。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传递出一种无言的悲凉。
总体来说,全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细腻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关于音乐、自然、离别和思念的艺术世界,是岑参深情款款地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