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九华》
《望九华》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

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0)
翻译
我还记得在午桥边的日子,曾经吟咏过太华山的莲花。
如梦般的短暂人生,只有山色依旧如旧友般熟悉。
碧绿的雨滴洒落在层层山峦上,青翠的一抹烟雾横卧天际。
何时能再次身临其境,让清泉洗涤我的身心。
注释
午桥:地名,古代桥梁,这里代指过去的某个地点。
太华莲:太华山的莲花,象征高洁或美好的回忆。
浮生:形容人生短暂且虚幻,如梦一般。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山色,暗示长久不变的关系。
翠滴:形容绿色浓郁,像雨滴一样。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一抹烟:淡淡的烟雾,形象描绘山景。
濯:洗涤,清洗。
清泉:清澈的泉水,象征清洁和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吟咏。首句"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午桥畔吟唱太华之巅莲花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则通过"浮生"比喻世事无常,而"春梦"象征虚幻不实,但山色的静谧与故人的温情却历久弥新,不曾改变。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中,"翠滴"形容雨水如翠玉般清澈,"层峦"则是连绵不断的山峦。"青横一抹烟"描写了远处山峦间飘逸的青色云烟,这些景致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重返那个环境,用那清澈的泉水洗净自己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往昔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纯净心灵的深切情怀。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长安

凄绝长安万户砧,朔风凉信上衣襟。

穷愁维翰空磨铁,卧病相如早罢琴。

梦逐春遥牵半载,日随年永滞分阴。

更憎秋雨无聊甚,点滴分明碎客心。

(0)

送陈守臣

春帆渺渺泛江行,万顷波涛一叶轻。

镜里华年催短发,日边光景隔重城。

人如鸥鹭浮江海,气负云霞郁太清。

自有孙阳脱盐骥,未应浪作不平鸣。

(0)

暨阳克复渡江纪事八首·其二

入城一望逼心寒,败壁如林接踵攒。

往日红颜今白发,稀逢人迹路漫漫。

(0)

辛酉重九

江南逋客总无家,寄迹长春类井蛙。

天远地平无碧嶂,岸低水狭满蒹葭。

迂途村野黄花少,海外交疏杯酒赊。

两次茱萸无地插,暮烟遮断隔江沙。

(0)

觅润笔移居东亭

迁徙东台作债台,出山避地两疑猜。

无聊且觅丹青润,免使人间非分财。

(0)

步杨君柳门惠诗韵三首·其二

长绡短幅剪新裁,春蕊秋花一气开。

不仅墨林争快睹,更赢无数好诗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