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步野田,田中有黄雀。
翩翩飞且鸣,饮啄亦自若。
何期侠少年,遽尔加矰缴。
置之樊笼中,絷以黄金络。
微物有至性,安能事束缚。
悲鸣念故群,所志在林薄。
感此宗庙牺,叹彼华亭鹤。
何如辞网罗,高翔在寥廓。
朝来步野田,田中有黄雀。
翩翩飞且鸣,饮啄亦自若。
何期侠少年,遽尔加矰缴。
置之樊笼中,絷以黄金络。
微物有至性,安能事束缚。
悲鸣念故群,所志在林薄。
感此宗庙牺,叹彼华亭鹤。
何如辞网罗,高翔在寥廓。
这首《野田黄雀行》由明代诗人徐熥创作,通过描绘一只黄雀从自由到被囚禁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朝来步野田”,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漫步于田野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田中有黄雀”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对象——一只黄雀。黄雀“翩翩飞且鸣”,生动地展现了其自在飞翔、欢快鸣叫的场景,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何期侠少年,遽尔加矰缴”的转折,黄雀的命运发生了逆转。侠少年的出现,意味着黄雀将面临被捕捉的命运。这一句中的“遽尔”一词,强调了变化之迅速,突显了黄雀由自由到束缚的戏剧性转变。
接下来,“置之樊笼中,絷以黄金络”描述了黄雀被囚禁在笼中的情景。这里的“樊笼”和“黄金络”不仅指物质上的束缚,也象征着社会规则和文明对个体自由的限制。黄雀“微物有至性,安能事束缚”一句,表达了黄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抗拒,凸显了生命本能与外在约束之间的冲突。
最后,“悲鸣念故群,所志在林薄”描绘了黄雀在笼中思念自由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自然生活状态的怀念。而“感此宗庙牺,叹彼华亭鹤”则通过类比,将黄雀的命运与牺牲、被观赏的动物相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由与束缚主题的探讨。
“何如辞网罗,高翔在寥廓”则是对黄雀命运的终极想象,表达了对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黄雀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个体与集体、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自由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