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重士还相重,到底轻人却自轻。
醴废翻然便归去,至今高尚穆先生。
从来重士还相重,到底轻人却自轻。
醴废翻然便归去,至今高尚穆先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耶律楚材对人才的尊重与感慨。首句“从来重士还相重”,表达了对重视贤才的传统观念的认可,认为历来社会都看重有才能的人。然而,“到底轻人却自轻”则揭示了现实中的矛盾,即尽管表面上尊重士人,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轻视普通人,包括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被充分认可的人。
接着,“醴废翻然便归去”描绘了一种情境,当主人的热情款待(醴酒)不再时,人才可能会感到被忽视,选择离开。诗人以“至今高尚穆先生”结尾,这里的“穆先生”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高尚的学者或隐士,他们因为不受重视而选择保持高洁,令人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被忽视的忧虑,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体现了元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风气的反思和期待。
吾儿病且懒,懒故志不立。
身病尚可疗,志病药难及。
下体发虚浮,诊者云热温。
旬月再加医,如水投之石。
叶生一二剂,病已去六七。
再加三五之,根株拔且悉。
惟有心志病,懒惰尚如昔。
奄奄若懦夫,邪魔作蟊贼。
子能为药之,赠子以百镒。
宣尼救世心,爱人何汲汲?
人或不受爱,伐木仍削迹。
虽则仍削迹,亦爱不终息。
倾覆与流离,吾道自正直。
嗟予亦何人,弄影韶石侧。
昔拟相江院,今为行窝室。
成物固不能,反躬当自力。
圣道大如天,渊深安可测?
澄澄相江水,此心或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