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
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
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
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
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
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
死来无人肯替,愿回头、疾些省悟。
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
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
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
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
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
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
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
死来无人肯替,愿回头、疾些省悟。
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劝道友》是一首劝诫词,以夫妻、父子关系为喻,阐述人生追求和修行的重要性。词中描绘了世人忙于追求名利,忽视家庭亲情,如同蜜蜂采蜜般只顾自身辛劳,却不知甜蜜背后是妻子儿女的付出。作者批评那些贪婪之人,即使死后无人替代其苦,仍执迷不悟。
词中“怜妻爱妾,忧儿愁女”表达了对世俗家庭的关怀,而“如蜂采花成蜜,谓谁甜、独担辛苦”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的自私。接着,作者以“迷迷地,似飞蛾投火,好大暮故”形象地比喻世人沉迷于欲望,不知醒悟。
最后,词人劝诫道:“上启阿爷老子,火坑中,谁是留心悯汝”,指出长辈们应关注后辈的困境,而“个个唆贤贪爱,他享富贵”则批评了长辈们的纵容。词尾提出,只有“归物外,处无为清静,便是仙路”,即超脱世俗,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整首词语言质朴,寓言深刻,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味,旨在引导人们反思人生价值,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