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兴中题杜光寺》
《长兴中题杜光寺》全文
唐 / 王仁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晖。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

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环境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上尔高僧更不疑”,直接点明了主题,对高僧的尊敬与信任溢于言表。接着,“梦乘龙驾落沉晖”一句,运用浪漫的想象,将高僧的修行境界与神话元素相结合,仿佛高僧在梦中乘着龙驾降临,穿越黄昏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琉璃殿在寒暖交替的光线中显得格外耀眼,而高僧的衲衣则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逐渐磨损,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高僧的勤勉,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持久。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僧修行境界的探讨。金体象征着高僧纯净的灵魂,几生修炼,终得解脱;玉容则代表了三界的清净与完美,高僧的修行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高僧修行成果的高度赞美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莓苔覆盖的庭院少有人迹,只有松树旁的香台和自由飞翔的野鹤,这不仅是对高僧修行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修行境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精神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美学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高僧及其修行生活的敬仰与赞美。

作者介绍
王仁裕

王仁裕
朝代:唐   生辰:880—956

王仁裕(880—956),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
猜你喜欢

绍兴以后祀感生帝十六首.送神用《大安》

丰祀孔饰,肃来自天。兰尊既彻,飙驭载遄。

骑云缥缈,聆乐流连。惟迈惟顾,降福绵绵。

(0)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上寿用《福安》

盛礼煌煌,六衣有光。千官在位,百福称觞。

坤德慈仁,邦斯淑祥。如山之寿,佑圣无疆。

(0)

纳火祀大辰十二首.商丘宣明王位奠币用《嘉安》

恭惟火正,自陶唐氏。邑于商丘,配食辰祀。

有功在民,有德在位。敢替典常,惟恭奉币。

(0)

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二十四首·其十三

文母曼寿,载锡之光。总集瑞命,宜君宜王。

惠以仁显,慈以德彰。保佑子孙,受福无疆。

(0)

赠陆处士

谁于物外见文雄,一夕新思满桂丛。

甫里玄谈高洛下,干原文笔擅江东。

芙蕖合载中山曲,杨柳应同慧挠风。

身是华亭旧时客,叮知馀论在司空。

(0)

元符祭神州地祇二首·其一迎神用《宁安》。八变

膴膴浚邦,皇天是宅。必有幽赞,聪明正直。

布列笾豆,考击金石。中外谧宁,繄神之力。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