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晖。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
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晖。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
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环境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上尔高僧更不疑”,直接点明了主题,对高僧的尊敬与信任溢于言表。接着,“梦乘龙驾落沉晖”一句,运用浪漫的想象,将高僧的修行境界与神话元素相结合,仿佛高僧在梦中乘着龙驾降临,穿越黄昏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寒暄晕映琉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内外的景象。琉璃殿在寒暖交替的光线中显得格外耀眼,而高僧的衲衣则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逐渐磨损,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高僧的勤勉,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持久。
“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僧修行境界的探讨。金体象征着高僧纯净的灵魂,几生修炼,终得解脱;玉容则代表了三界的清净与完美,高僧的修行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高僧修行成果的高度赞美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最后,“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莓苔覆盖的庭院少有人迹,只有松树旁的香台和自由飞翔的野鹤,这不仅是对高僧修行环境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修行境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精神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美学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高僧及其修行生活的敬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