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层花宇真毫相,数仞峰峦閟月扉。
攒立宝山中色界,散周香海小轮围。
坐隅咫尺窥岩壑,窗外高低辨翠微。
难保尔形终不转,莫令偷拂六铢衣。
十层花宇真毫相,数仞峰峦閟月扉。
攒立宝山中色界,散周香海小轮围。
坐隅咫尺窥岩壑,窗外高低辨翠微。
难保尔形终不转,莫令偷拂六铢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圣地的景象,通过对建筑、自然和色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空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十层花宇"、"宝山中色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十层花宇真毫相"一句,通过对寺庙建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数仞峰峦閟月扉"则是从自然景观的角度,表现了佛教圣地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特点。
"攒立宝山中色界"一句,通过对宝山颜色的描写,强调了这一空间的纯净与高洁。"散周香海小轮围"则是借助香气和佛教法轮的象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
"坐隅咫尺窥岩壑"一句,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传递了一种静谧与宁静。"窗外高低辨翠微"则是对寺庙周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突出了环境之美。
最后两句"难保尔形终不转,莫令偷拂六铢衣",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物质世界的警醒,强调了追求精神层面超脱与净化的重要性。这也揭示了佛教对于世俗生活的反思和超越。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