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机耕遍各州,下邦依旧把锄耰。
牛生莫怨驰驱苦,人亦终身苦似牛。
上国机耕遍各州,下邦依旧把锄耰。
牛生莫怨驰驱苦,人亦终身苦似牛。
这首诗以“牛耕”为题,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的景象,通过对比上国与下邦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劳苦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首句“上国机耕遍各州”,描绘了繁荣富庶的国家,农业机械化普及,各地都实现了高效的耕作。这里的“上国”泛指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地区或国家,强调了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成果。
次句“下邦依旧把锄耰”,则将视角转向相对落后的地方,描述那里的人们依然依靠原始的农具——锄头和耰(一种用于平整土地的工具)进行耕作。这一对比,突出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
后两句“牛生莫怨驰驱苦,人亦终身苦似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牛自比,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深刻理解。牛在农耕中承担着繁重的劳作,却无怨无悔;而人也如同牛一样,终其一生都在辛苦劳作,承受着生活的重压。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农耕生活状态,以及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怀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