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
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
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
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
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此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暮峰和玉垒,回望不通秦”中,“暮峰”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山峰,“玉垒”则是形容山势如玉一般坚固和美丽,但当诗人回望时,却发现无法与秦地(古代指长安一带)取得联系,这里的“不通”不仅是物理上的隔绝,更有情感上的一种断裂。
接下来的“更问蜀城路,但逢巴语人”表明诗人对于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的道路充满好奇,但所遇之人只会说巴语,这里的“巴语”指的是古代巴族的语言,这也增加了一种异乡的隔阂感。
第三句“石林莺啭晓,板屋月明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石林”指的是林中有石,“莺啭”形容鸟鸣声美妙,“板屋”则是用木板搭建的简陋住所,而“月明春”则是在夜晚,月光下依然可以感受到春意,这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诗人孤寂的感情。
最后两句“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中,“严夫子”应指的是严先生或某位有学问之士,而“无嫌卜肆贫”则表明诗人对这位朋友的尊敬和信任,愿意不计较他的贫穷,只为求得一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老子轻裘豪且雄,挽弓射龙江水中。
落日半壁翻江赤,巫峡明月啼?狨。
中原一发渺何许,峨岷万里来秋风。
古云剑阁罪真宰,盗贼窃据今无同。
地生度量固人力,全活民命天为忠。
健儿倒戈喜多梦,归来散马关之东。
燕然铜柱亦细事,致君尧舜臣之功。
野夫甘守西山饿,再见庶物回冲融。
庶几乎再见庶物回冲融。
缅求先民迹,体德异通玄。
自非孔聃志,所造孰无愆。
伊余实闇劣,秉算昧几先。
言念恭人德,惴惴戒重渊。
徒隆守已朴,罔达济时权。
顺正不尤物,任道故乐天。
务光以洁湛,梅生智自全。
箕子狂为奴,何必屈父贤。
未周群物情,且复徇已偏。
人命几何时,金石忽以迁。
永言保贞素,庶明松柏坚。
眷念携手益,用嗣北风篇。
阮生婴组緤,陶子去东皋。
简性轻物务,牵役使心忉。
缅余沈中疚,偃息悦蓬蒿。
嘉荐忝章句,虚劣愧时髦。
虽释负担勤,所患职司劳。
案牍殊停滞,觚管间时操。
昨者铨衡召,辞谢未云遭。
绵薄惧遗愆,绳宪安可逃。
履贵常近辱,执要思戒挠。
古人亦何求,抱关窃所饕。
申诫周任言,写心输素毫。
将贻沮溺哂,无为谢徂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