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姚勉所作的《赠俊上人雪崖》,通过对雪崖和雪坡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生活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首句"雪崖来觅雪坡诗"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热爱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以寻诗为由来到这雪白的世界。
"崖险坡平雪总宜",通过对比"崖险"与"坡平",描绘了雪景的立体感,险峻的崖壁与平坦的坡地都适宜积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美的画面。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诗人羡慕僧人在雪中听到竹子被压折的声音,这种细微的自然声响在禅意中显得格外动听,相比之下,世俗之人则难以体验到这份静谧中的乐趣。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进一步描绘了雪后山岩的寂静,泉水悄然无声,梅花在石头的挤压下顽强生长,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以暖色调的"红炉"与门外深厚的积雪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严寒之中,也有温暖与生机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僧人生活智慧的敬佩。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淮头。
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
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
无尽兴。
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
凭谁与问。
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鞮路,极目长安甚近。
当时宾主相信。
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
乘暇整。
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
江平浪稳。
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趁西风、且登黄鹤,挥毫先奏秋赋。
燕山桂种清芬在。
人物翩翩如许。
堪羡处。
长安近、蟾宫相继金闺步。
佳哉盛举。
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荆州事,多幸乡情相予。
几番灯柝棋墅。
转头江阔轻帆速,梦入吴松鸥鹭。
君记取。
旧王粲、曾言信美非吾土。
故人相语。
为细数艰难,满头雪白,无奈戍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