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雨滴宵寒。梦醒更阑。罗襟积泪未曾干。
怪是夭桃红未减,瘦了栏杆。燕语自梁间。
为底喃喃。篝灯挂壁穗红残。
遥数征帆江上叶,摇过何山。
檐雨滴宵寒。梦醒更阑。罗襟积泪未曾干。
怪是夭桃红未减,瘦了栏杆。燕语自梁间。
为底喃喃。篝灯挂壁穗红残。
遥数征帆江上叶,摇过何山。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卖花声·寄心与》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深夜独处的孤寂心境。开篇“檐雨滴宵寒”,通过雨声渲染出夜晚的寒冷和寂静,暗示词人心境的落寞。"梦醒更阑",进一步揭示词人从梦境中醒来,夜已深沉,内心更加空虚。
"罗襟积泪未曾干",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伤,泪水打湿衣襟,仍未干涸,显示出情感的深切。接下来的"怪是夭桃红未减,瘦了栏杆",运用对比手法,夭桃依旧鲜艳,而词人却憔悴消瘦,栏杆也似乎因词人的愁绪而显得更加孤单。
"燕语自梁间。为底喃喃",借燕子的呢喃反衬词人的孤独,它们的忙碌与词人的静默形成鲜明对比。"篝灯挂壁穗红残",描绘出室内微弱灯光下,残存的红色穗子,增添了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遥数征帆江上叶,摇过何山",词人望着江面的船只,想象着它们将驶向何方,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景物的描绘和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嘉会良不易,千秋在俛仰。
绸缪五十年,岂谓一日长。
双龙翼曾乘,孤鸿日流响。
劲风吹浮云,携手谐忻赏。
门庭宛畴昔,觞斝深酣畅。
念当与子游,古欢况吾党。
久要义弥敦,尊生神逾王。
松柏夙同心,臭合芝兰唱。
明珠解相贻,何以报珍贶。
渐老晨星稀,忽复弦与望。
保兹黄发期,时候青藜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