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众悲陆沈,心魂顿惊有。
跽迎群公舆,当关拥牛酒。
讵殊失路孩,牵裳得父母。
便以鞭笞加,孰敢不悦受?
忍辱俟再天,民已苦疲守。
食檗兵刃丛,五年血濡首。
原非肝腑亡,堂皇厕奸丑。
一徙枭獍巢,居然凤麟薮。
遥愿群公肩,代承圣泽厚。
徒步亲拊循,浃感遍童叟。
贱子怜病撄,独歌匿深牖。
何当鼓楫从,登瀛览清浏。
蚁众悲陆沈,心魂顿惊有。
跽迎群公舆,当关拥牛酒。
讵殊失路孩,牵裳得父母。
便以鞭笞加,孰敢不悦受?
忍辱俟再天,民已苦疲守。
食檗兵刃丛,五年血濡首。
原非肝腑亡,堂皇厕奸丑。
一徙枭獍巢,居然凤麟薮。
遥愿群公肩,代承圣泽厚。
徒步亲拊循,浃感遍童叟。
贱子怜病撄,独歌匿深牖。
何当鼓楫从,登瀛览清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夷人退守定海之后,地方官员王明府师丕显、咸龄鹿泽长和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对当地民众的关怀与安抚。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官员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赢得民心,恢复社会秩序。
首句“蚁众悲陆沈”,以蚂蚁比喻民众,形象地描绘了在夷人入侵后的恐慌与无助。接着,“心魂顿惊有”则表达了民众内心的震惊与恐惧。随后,诗中描述了官员们如何主动迎接民众,提供物资支持,并以温和的方式安抚人心,避免了暴力冲突的发生。这一段通过“跽迎群公舆”、“当关拥牛酒”等细节,展现了官员们的亲民形象。
“讵殊失路孩,牵裳得父母”一句,将夷人入侵比作孩子迷失方向,而官员们的到来则如同找到父母,为民众带来了希望与安全。接下来,“便以鞭笞加,孰敢不悦受?”则暗示了在和平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官员们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既维护了秩序,又赢得了民众的拥护。
“忍辱俟再天,民已苦疲守”表达了在长期的战乱之后,民众已经疲惫不堪,渴望和平与安宁。接下来的“食檗兵刃丛,五年血濡首”则描绘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长达五年的痛苦生活。
“原非肝腑亡,堂皇厕奸丑”一句,强调了官员们的正直与高尚品质,即使在艰难时刻,也坚守道德底线,不与邪恶同流合污。接下来,“一徙枭獍巢,居然凤麟薮”则象征着在官员的努力下,原本混乱的地方变成了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最后,“遥愿群公肩,代承圣泽厚”表达了对官员们继续肩负重任,为民众带来福祉的期待。“徒步亲拊循,浃感遍童叟”则描绘了官员们亲自走访,关心每一个家庭,无论老幼,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贱子怜病撄,独歌匿深牖”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心怀感激,默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何当鼓楫从,登瀛览清浏”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与众人一同前往理想的彼岸,欣赏清澈的水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官员们在危机中的领导力与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民众深切的关怀与责任感,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和平与重建的决心。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诗作成功地传达了这一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闻君构书屋,乃在栗里阳。
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
编荆足倚籍,白云窥我墙。
鸟雀不离侧,藤萝夹舍旁。
主人理绿绮,清响协宫商。
一弹伤旧染,再弹乐时康。
孰意魍魉区,今为文物场。
修竹不受暑,野花时扑伤。
子云本玄客,兀然开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