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杨柳近清明,禁火初烟雨乍晴。
芳草侵堤时过马,梨花满树不闻莺。
云封翠壁平分岫,鸟带斜阳半入城。
把酒莫辜风日好,远林愁听杜鹃声。
依依杨柳近清明,禁火初烟雨乍晴。
芳草侵堤时过马,梨花满树不闻莺。
云封翠壁平分岫,鸟带斜阳半入城。
把酒莫辜风日好,远林愁听杜鹃声。
这首清代诗人马鸿勋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首句“依依杨柳近清明”以杨柳依依的形象,烘托出春天临近清明的氛围。次句“禁火初烟雨乍晴”则写出清明时节禁火扫墓的风俗,以及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
第三句“芳草侵堤时过马”,通过“芳草”和“侵堤”展现出春草茂盛,行人策马而过的生动画面。第四句“梨花满树不闻莺”则以梨花盛开却无声莺啼,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
第五句“云封翠壁平分岫”描绘了山峦被云雾缭绕的美景,而“鸟带斜阳半入城”则暗示着夕阳西下,归鸟归巢的场景。最后一句“把酒莫辜风日好,远林愁听杜鹃声”,诗人借饮酒欢愉,感叹美好时光不容辜负,同时远方传来的杜鹃啼声又勾起淡淡的愁绪。
整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光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富有诗意。
问楼桑、故居无处。
青林留在祠宇。
荒坛社散鸟声□,寂寞汉家箫鼓。
春已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
登临感怆千古。
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
还自语。
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
征鞍且驻。
就老瓦盆边,田翁共饮,携手醉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