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上金台,伤心泪落杯。
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
古木巢苍鹘,残碑枕碧苔。
倚阑休北望,万里起黄埃。
把酒上金台,伤心泪落杯。
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
古木巢苍鹘,残碑枕碧苔。
倚阑休北望,万里起黄埃。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黄金台和吴实堂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悲伤,以及对于易逝世事的无奈感慨。
首句“把酒上金台”描绘了一种豪放的情景,诗人在高台之上举杯饮酒,但随即转为“伤心泪落杯”,显示了内心的不平静和悲哀。金台往往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诗人此刻却是独自一人,感受着失落。
接着,“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表达了一种无法挽回的历史感。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一旦破裂,便如同天地运行一般,不可逆转,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凉。
“古木巢苍鹘,残碑枕碧苔”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古木荒废,鸟兽在其间栖息;而残碑上覆盖着青苔,时间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刻画,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哀伤和对过往岁月的缅怀。
最后,“倚阑休北望,万里起黄埃”则是诗人站在栏杆上向北方眺望,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忧虑。远处的地平线上,扬起的是一片黄色的尘土,这也许象征着战乱与动荡。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哀伤,以及对于历史无法重来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