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
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
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
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
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夏日山中书房的景象。开篇“山斋长夏断过从,扫地长教尘灭踪”两句,通过山间小屋在炎热夏季的宁静与孤寂,以及主人细心打理庭院、扫除尘土的动作,传达出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接着“松架青毛云翳日,扇摇白翅雪生风”两句,以松树和云作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在阴凉的环境中使用扇子摇晃出阵阵清风,仿佛能感受到雪花般的凉意。这里通过对比之美,强调了山中的自然环境给人带来的清凉与舒适。
“书床琴匣时相近,茶鼎熏炉间自供”两句,则展示了主人在山中斋室里阅读、弹奏乐器和品饮茶的闲情逸致。书床和琴匣并置,表明文学与音乐是主人精神上的伴侣;而茶鼎和熏炉则是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这些都是主人自我供养、自得其乐的写照。
最后,“心地清凉无热恼,炎天直与冷秋同”两句,总结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是炎热的夏日,但诗人心中却始终保持着清凉和宁静,这种境界使得他能够超越季节的变换,与寒冷的秋季一样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山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淡定与宁静。
江北江南,青山占尽,台观高处。
击楫狂吟,凭栏危眺,潮打孤城去。
吴头楚尾,此间天限,空有射鸥人住。
看残阳、蜗蛮一角,中兴气竞龙虎。
金焦入眼,楼船东下,销得英雄一顾。
白帝城边,有情乡水,应过夔门路。
昔年沉陆,战场荒草,换了酒旗戏鼓。
重阳近、茱萸旧会,故人健否。
挝羯思唐,洗桐悲蜀,小小檀槽如故。
唤起轻雷,旧声堪忆,苍凉苑花宫树。
有九百年来事,两弦怅谁诉。春何许。
向梨园、听残银甲,重奏入、兵骑淮西无数。
爪雪在天涯,尽千金、抛与飞絮。
好事才人,唱旗亭、都是新句。
但寒沙吹舞,又对燕山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