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阔因秋见,山高入雾微。
晓看天色暝,午更宿阴围。
有地堪容隐,无言且息机。
为知閒处好,不是厌轻肥。
野阔因秋见,山高入雾微。
晓看天色暝,午更宿阴围。
有地堪容隐,无言且息机。
为知閒处好,不是厌轻肥。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联“野阔因秋见,山高入雾微”以开阔的视野和朦胧的山色,勾勒出一幅秋日山野的壮丽画卷。秋天的到来使得视野更为开阔,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颔联“晓看天色暝,午更宿阴围”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从清晨到午后的自然变化。清晨时分,天色渐暗,午间时分,阴云密布,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颈联“有地堪容隐,无言且息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畏与内心的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找到了一处可以暂时避开尘世喧嚣、心灵得以栖息的地方,选择沉默,放下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尾联“为知閒处好,不是厌轻肥”则点明了诗人的态度。他知道在闲适之处找到的快乐,并非是对物质享受的厌弃,而是对简单生活、自然和谐的追求与满足。这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更是对精神境界的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西溪九月水清绝,流入法华浸山骨。
掠波艇子轻于瓢,满载秋光款游客。
山僧解事列藏轴,觅遍题名感陈迹。
卷中同是沧桑人,后死重来倍悽恻。
主人避世重乡贤,指点当时隐居宅。
木主亲题月上名,荒庵香火馀芳洁。
百年人事忽翻新,野荷花现女儿身。
影堂遗挂等閒事,庙貌湖山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