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炉三首·其一》
《竹炉三首·其一》全文
明 / 盛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唐相何劳递惠泉,携来随处可茶煎。

三湘漫卷瓷瓶里,一窍初分太极前。

吟苦诗瓢和月饮,梦醒书榻带云眠。

何当再读灵仙赋,千古清风道味全。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盛颙的《竹炉三首(其一)》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以“唐相何劳递惠泉”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暗示了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携来随处可茶煎”一句,表达了茶的随性与普及,无论身处何地,一杯好茶都能带来宁静与享受。

“三湘漫卷瓷瓶里,一窍初分太极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瓷瓶中装着来自三湘的泉水,象征着自然之水与茶艺的完美结合,而“一窍初分太极前”则暗含着茶艺中追求的平衡与和谐,仿佛在太极图中找到了茶道的精髓。

“吟苦诗瓢和月饮,梦醒书榻带云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吟苦”与“和月饮”,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在诗歌与自然之间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而“梦醒书榻带云眠”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境界,即使在梦醒时分,也能与云相伴,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最后,“何当再读灵仙赋,千古清风道味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希望再次体验那种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生活,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清风道味,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茶道、自然、诗歌、梦境等多个元素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精神世界深邃探索的渴望。

作者介绍

盛颙
朝代:明

(1418—1492)常州府无锡人,字时望。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以劾曹吉祥出知束鹿。为立九则法,除徭役不均之弊。郊有隙地,邻邑民聚居成市,号“清官店”。成化间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多边警,又值歉收,颙为经划,馈饷无缺,军民得安。后以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推行荒政,民赖以生。
猜你喜欢

次李宜庵韵

心静还知丈室宽,酒酸犹博片时欢。

十年人似齐门瑟,半世文多楚相冠。

感此孤虫催岁暮,飘然旷野履霜寒。

乡村寂寞眠常早,月压柴荆未出看。

(0)

闻邻女哭声

閒看征雁立花阴,处处西风落叶惊。

我为相思肠欲断,不堪又听断肠声。

(0)

题春草堂·其二

十载重游地,孤城带落晖。

西园迷旧迹,北渚长新矶。

玉树人俱尽,金庭事已非。

何须闻短笛,独立自沾衣。

(0)

同洵芳航海作

浊浪翻天地,微躯付海风。

恨他精卫鸟,衔石竟无功。

(0)

忆又儒弟

野水新添曲槛多,无端世事怅蹉跎。

西风万里归人少,明月遥天一雁过。

祇为壮游羁瘴海,不堪老眼盼山河。

心情已逐秋容减,何日相期话薜萝。

(0)

同臞庵居士过董公祠访邓孝威

一杖出萧寺,荒祠比邓林。

楼高云影近,井久石痕深。

掩卷生禅悦,焚香静客心。

我来同孝穆,户外听微吟。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