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书金箓纪先贤,野老都无一二传。
石上剜苔寻古刻,岩阴开雪引灵泉。
销沈盛事堪长叹,料理閒情只自怜。
问讯邺侯三万轴,不知埋向若峰前。
玉书金箓纪先贤,野老都无一二传。
石上剜苔寻古刻,岩阴开雪引灵泉。
销沈盛事堪长叹,料理閒情只自怜。
问讯邺侯三万轴,不知埋向若峰前。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上下诸峰间作(其六)》描绘了一幅探寻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交织的画面。首句“玉书金箓纪先贤”暗示了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贤人逸事,但这些珍贵的信息在民间已经鲜为人知,只有“野老都无一二传”,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接下来,“石上剜苔寻古刻,岩阴开雪引灵泉”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攀爬山峰,不顾冬日严寒,寻找古迹的坚韧与专注。他不惜清除石上的青苔以辨识古老的刻痕,又在岩石阴处挖开积雪寻找神秘的泉水,展现了对知识和历史的热爱。
“销沈盛事堪长叹,料理閒情只自怜”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辉煌往事的感慨,以及在忙碌生活中自我欣赏的寂寥心境。他感叹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往,只能在闲暇时独自品味。
最后,诗人以“问讯邺侯三万轴,不知埋向若峰前”作结,借邺侯的藏书典故,寓意那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可能深埋在峰峦之间,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深怀念和探寻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描绘寻访古迹的过程,传达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使君昔居紫荆关,日登燕峤望吴山。
逢人颜色郁黯黕,对酒涕泗交潺湲。
使君南向金陵去,孤帆夜拂春天树。
旅枕常欹月落时,梦魂先到云飞处。
杨子江头青草斜,大孤山前开杏花。
行人三月重回首,游子一年初到家。
出门烟草满芳甸,凤凰台接麒麟殿。
游陌联翩追宿娱,墨场婉㜻罗宾宴。
人生意气无南北,白马青袍动江色。
即看舣舸石头城,还闻税鞅钟山侧。
钟山崒嵂压秦淮,燕赵风云入望来。
芙蓉秋雁多愁思,问君何日锦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