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胡卢,提胡卢,借问牧童何处沽。
牧童遥指阴森处,杳杳孤村怎能去。
提胡卢,提胡卢,借问牧童何处沽。
牧童遥指阴森处,杳杳孤村怎能去。
这首诗以口语化的对话形式展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牧童与行人的互动,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质朴。
首句“提胡卢,提胡卢”,以方言的俚语开篇,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胡卢”在这里可能是指酒葫芦,暗示着行人想要买酒解渴。接着,“借问牧童何处沽”,直接引出了与牧童的对话,简洁明了地提出了问题的核心——寻找卖酒的地方。
牧童的回答“牧童遥指阴森处,杳杳孤村怎能去”,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画面感。通过牧童的动作和语言,不仅解答了问题,还巧妙地描绘了环境的幽静与遥远。这里的“阴森处”和“杳杳孤村”不仅指出了地点,也暗含了环境的神秘与遥远,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短的对话,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牧童的纯真,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探索精神。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
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
开缄墨湿雨濛濛,细读字字含清风。
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松。
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
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
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
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
信知大夫才,能赋在登高。
陟峰忧未已,强歌反哀号。
问言归何时,逮此冬风饕。
川涂良阻脩,箠辔慎所操。
黄屋初启圣,万灵归一陶。
询谋及疏贱,拔取皆时髦。
往矣果有合,可辞州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