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离心白羽轻,倚栏惆怅若为情。
月明海上天如曙,春入河流夜有声。
千里传书无过雁,五更疏梦怕啼莺。
西窗别后人何计,憔悴芳华隔凤城。
谁道离心白羽轻,倚栏惆怅若为情。
月明海上天如曙,春入河流夜有声。
千里传书无过雁,五更疏梦怕啼莺。
西窗别后人何计,憔悴芳华隔凤城。
这首清代蒋湘墉的《寄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首句“谁道离心白羽轻”,以比喻手法,反问离别的愁苦怎能比作羽毛之轻,暗示情感深重。倚栏而立,诗人惆怅满怀,不知如何排遣心中的情愫。
次句“月明海上天如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亮海面,如同黎明将至的景象,既写实又寓言,象征着希望与远方,但也暗含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春入河流夜有声”进一步借景抒情,春天的河水在夜晚潺潺流动,仿佛在低语,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共鸣和寂寞。
“千里传书无过雁”,表达出诗人渴望通过大雁传递书信,却只能徒然期盼,反映出通信不便带来的无奈。
“五更疏梦怕啼莺”则写夜间梦境稀疏,唯恐啼莺的叫声惊扰,加深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忧虑。
最后,“西窗别后人何计,憔悴芳华隔凤城”直抒胸臆,西窗已不再是往日的温馨,诗人感叹别后无计相思,自己在远方憔悴,芳华消逝,与所爱之人被长安(古代京城)的距离阻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种种情绪,展现了诗人深情而又哀婉的内心世界。
种蔬不满畦,畦大蔬亦长。?瓠荂修条,韭薤被腴壤。
耘耔励昕夕,灌溉益培养。
新苗抽露茎,巨叶覆云掌。
生意日已敷,辟土日已广。
沟浍渐疏豁,螟螣在祛攘。
靡靡充盘盂,稍稍积瓶盎。
乃知天地间,服力足有仰。
苟不苦心志,胡能奉馀飨。
为尔罄空言,聊以寄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