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学士李石城先生诣阙里祭告》
《送学士李石城先生诣阙里祭告》全文
明 / 罗钦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衔命专车驾四骐,雄藩冠盖远追随。

暂停秘阁裁书笔,细讲虞庠释奠仪。

泗水秋风千古意,东山明月几篇诗。

眼前不用论兴废,天地无穷祀典垂。

(0)
鉴赏

此诗《送学士李石城先生诣阙里祭告》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诗中描绘了学士李石城先生奉命前往阙里进行祭祀的情景,展现了其使命的庄重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句“衔命专车驾四骐”,以“衔命”点明李石城先生的使命,以“专车”和“四骐”形容其出行的尊贵与庄严,体现了他作为朝廷使者的身份与地位。

次句“雄藩冠盖远追随”,描绘了众多官员及贵族远道而来,为李石城先生的出行助威,彰显了这一仪式的盛大与隆重。

接着,“暂停秘阁裁书笔,细讲虞庠释奠仪”,表明在出发前,李石城先生在秘阁中审慎地准备祭文,并详细讲解了虞庠(古代学校)的祭祀仪式,体现了他对礼仪的尊重与严谨。

“泗水秋风千古意,东山明月几篇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情感与对先贤的追思。泗水之秋、东山之月,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最后,“眼前不用论兴废,天地无穷祀典垂”,表达了对祭祀活动永恒价值的肯定,认为眼前的兴衰变迁并不重要,因为祭祀活动是连接天地、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其意义将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李石城先生出使过程的描绘,以及对祭祀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深邃思考。

作者介绍

罗钦顺
朝代:明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猜你喜欢

戊戌题

华表仙人旧姓丁,羽毛今日惜飘零。

海中又见蓬莱浅,门外空传杨柳青。

暮雨朝云翻覆手,落花飞絮短长亭。

如何未熟黄粱饭,说道英雄梦已醒。

(0)

军中乐,送征南掾史张毅赴京

我尝军中行,从知军中乐。

高牙大纛启征途,风云随护中军幕。

千乘万骑指顾间,环而居之乃城郭。

五更觱篥吹一声,旄头惊向天边落。

捷书日夜报天子,亲笔敕书加宠渥。

刲羊宰牛饷壮士,万岁欢呼震山岳。

大旆悠扬锦万里,从伶窈窕花千萼。

男儿堕地志四方,蓬矢桑弧为有托。

遭逢主圣得臣贤,风顺鸿毛易寥廓。

只今诏檄登大府,鸷鸟之中瞻一鹗。

渭城且莫唱阳关,举杯为赋军中乐。

(0)

摸鱼儿.曹柳桥春江放鸭图

放轻桡,青山静处,一江春水初暖。

沙痕渐没潮痕长,几尺芦芽短短,萍影断。

看一线、拖来鸭脚红欲软。绿随波转。

正浴向花间,偶闻人语,惊起自相唤。

江乡好,无数渔梁蟹簖。此生清梦谁管。

夕阳细雨持竿出,一霎阑阴聚满。

谁是伴,惜少个、红裙弄水船头惯。闲寻画卷。

算买屋移家,栽菱种茨,便我也都愿。

(0)

悼词四章·其三

穗帐金炉久断烟,扶床小女更谁怜。

寻求药杵空过蜀,封寄题绡直到燕。

胆小定难奔向月,情多诚恐碍生天。

六如偈罢朝云瞑,写剩金经数幅笺。

(0)

问答词阿姚·其七

坐绣严闺女伴稠,笑谈时颇涉风流。

明知阶底萧郎立,度彻金针未转头。

(0)

可叹·其三

消息难通问女巫,交无侠客信非夫。

冠军宅外能来否,团扇歌成肯赦无。

与杖敢逃平子嫂,报书堪念阮咸姑。

襄阳幕后知音坐,谁递愁吟与绿珠。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