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内番僧日念吽,御厨酒肉按时供。
组铃扇鼓诸天乐,知在龙宫第几重?
守内番僧日念吽,御厨酒肉按时供。
组铃扇鼓诸天乐,知在龙宫第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卫皇宫内的番僧,他的日常修行围绕着诵念“吽”这个梵文字符,反映出佛教修行的元素。番僧的生活与众不同,因为即使是御厨也会按照规定为他提供酒肉,这在常人看来是宫廷特权的体现。
诗人通过“组铃扇鼓诸天乐”这一句,暗示了皇宫中音乐缭绕、热闹非凡的场景,仿佛连天上的神灵也被这欢乐气氛所吸引。最后的“知在龙宫第几重?”则以神话传说中的龙宫为隐喻,暗示皇宫深邃且神秘,可能超越了凡人的想象,表达了对宫廷内部世界的想象和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元末明初宫廷生活的某一侧面,既有僧侣的宗教生活,又有皇室的奢华与神秘,体现了作者对宫廷文化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
谁品第。镌华石墨添记。
开皇瘗恨,等无名、玉钩旧事。
望稀千里草凝尘,烟痕痴想眉际。古欢接,芳陇地。
裙腰浅妒晴绮。余娇掩隧对残灯,落鬟倦理。
有灵片石待词人,丝魂秋唱扶起。
六朝艳迹付梦里。照苔痕、凄感钿翠。
片纸珍留奇字。
怅瀛堧、猎后贞珉,遗此肠断芜城,春风泪。
清露疑新雨。为花忙、寻思向往,旧家庭宇。
缥缈池塘香旖旎,别样玲珑可取。
惜狼藉、残红幽处。
借得绿阴倾盖下,罨邻娃、轻薄争偷觑。
连理障,许谁妒。一奁秋影浑无语。
怕西风、晚蝉消息,浅烟迷暮。
不道佳人亲步访,恁傍茅亭小驻。
凭玉照、镜花晌午。
拨尽柔心丝千结,挽鸳鸯、同梦神仙侣。
情所寄,信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