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渔舟隐苇芦,得鱼堤上向人呼。
换来共作黄丝鲙,何必秋风羡入吴。
傍晚渔舟隐苇芦,得鱼堤上向人呼。
换来共作黄丝鲙,何必秋风羡入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秋日泛舟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傍晚时分,渔舟在芦苇丛中隐现,渔民在堤岸上兴奋地呼唤同伴,分享着捕获的喜悦。画面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
“傍晚渔舟隐苇芦”,开篇即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渔舟在芦苇间穿梭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得鱼堤上向人呼”,紧接着描绘了渔民在堤岸上欢呼的情景,通过“得鱼”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渔民的勤劳与收获的喜悦,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换来共作黄丝鲙”,进一步展示了渔民们共享劳动成果的场景,他们将捕获的鱼用来制作美味的黄丝鲙,共同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这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更是对团结协作精神的颂扬。
“何必秋风羡入吴”,结尾一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满足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看来,无需羡慕远方的繁华与富足,眼前的这份宁静与满足,就是最珍贵的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泛舟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顾君人中英,为瑞若麟凤。
早年隐丘樊,读书□登用。
乡闾推右族,名拟泰山重。
□赋董万石,才望久服□。
晚节志弥坚,确处不妄动。
襟悰碧海阔,心境玉壶冻。
□霜□满颠,一任羲车送。
初辰值良月,宾友献歌颂。
高堂启琼筵,绿酒泻银瓮。
从兹冀求寿,得与钱铿共。
游戏八龙间,未许还仙洞。
人心上方寸,万事属所司。
乃于百年间,至感谁能思。
多君紫阳后,有堂扁其辞。
扁之匪空言,晨夕惟孜孜。
天地存覆载,大哉允无私。
雨露有深恩,寒暑不异时。
圣君握水土,生物随所宜。
种植苟得理,礼稔诚可期。
父母生劬劳,罔极恩在斯。
罔极恩未报,徒悲蓼莪诗。
况复有难弟,历官际雍熙。
龙章下里门,光彩相参差。
至感总由此,永怀应自知。
知感乃为德,污简声名垂。
石池无半亩,中有大小鱼。
水清见鳞鬣,玉壶湛空虚。
我来□观玩,况是春雨馀。
抚掌源复动,涌泉出须臾。
分流向下方,冷冷响沟渠。
傍有高低田,稼穑蒙沾濡。
造化存妙理,昼夜无停机。
尘缨未能洗,一酌情自怡。
因思漆园吏,濠梁兴何如。
日轮出沧海,职司在义和。
六龙为之驾,寒暑容易过。
人生百岁间,迅速如飞梭。
青镜照形影,鬓发忽已皤。
鬓发既若此,父母其奈何。
所以爱日者,爱之叹蹉跎。
朝看花开初,暮看花落多。
李白欲系绳,鲁阳思借戈。
今君追古人,孝行无偏颇。
载味杨子言,百世名不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