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嗷嗷属望声,绣衣直指下天庭。
好将罗隐秋虫赋,自此书为座右铭。
四海嗷嗷属望声,绣衣直指下天庭。
好将罗隐秋虫赋,自此书为座右铭。
这首诗描绘了四海之内的人们期待公正之声的情景,犹如秋虫向天鸣叫,寻求救赎。诗人以"绣衣直指下天庭"来赞美御史的威严和使命,暗示其肩负着从天庭降临人间,解决百姓疾苦的责任。接着,诗人鼓励御史学习罗隐的才华,将他的秋虫赋作为座右铭,寓意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如同秋虫之于秋天,是自然的声音,也是人民心声的象征。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御史公正执法、为民请命的期望和赞许。
我行为寻山,言至东海隅。
连峰尽成童,黄茆弥所如。
于焉载瞻瞩,盎然风气殊。
杖策试探讨,聿来金粟居。
山形既环合,土壤还膏腴。
涧水弦鸣琴,松风簧乱竽。
苍龙与青凤,联翩戏庭除。
好鸟鸣高枝,嘤嘤如有须。
老僧闻足音,延客入精庐。
名香手自焚,茗供与之俱。
言论即契合,不异相煦濡。
向夕犹未归,欲别更踟蹰。
兹游幸一适,如此良非虚。
浩歌下山去,人生电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