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期计已过花朝,因闰称元再此宵。
灯焰明因离月晕,歌情妙不借笙箫。
驻颜酒当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桥。
赢得百年刚一遇,忧天无事问层霄。
常期计已过花朝,因闰称元再此宵。
灯焰明因离月晕,歌情妙不借笙箫。
驻颜酒当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桥。
赢得百年刚一遇,忧天无事问层霄。
这首诗描绘了闰年元宵节的特殊场景,诗人与友人在雨中听歌,谈论长生之道。首联“常期计已过花朝,因闰称元再此宵”点明了时间背景,即闰年的元宵节,不同于寻常,增添了节日的特别意义。颔联“灯焰明因离月晕,歌情妙不借笙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灯火辉煌、歌声美妙的场景,没有直接提及乐器,却暗示了音乐的美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颈联“驻颜酒当三千核,取景人疑廿四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寿和美景的向往,将饮酒延缓衰老与寻找理想中的美景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尾联“赢得百年刚一遇,忧天无事问层霄”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宇宙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满足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观念。
鼓勇竟一上,直造碾玉峡。
朵朵青芙蓉,突兀势如削。
竹柏相掩映,松鼯迎人狎。
渐闻琴筑声,谷帘走飞瀑。
野泉百道流,宝纲同散落。
再涉黄蘖岭,青冥互千尺。
东逾石门冲,眼界极寥廓。
众山悉朝会,元气此回薄。
蜿蜒眠蛟龙,佳名匪意作。
且止劳徒旅,从容恣予乐。
退翁斋中花底酌,当筵示我银凿落。
摩挲坐上一再看,知是吾乡碧山作。
至元月日镌弯环,古纹半蚀青苔斑。
槎丫飒飒势欲飞,宛若放舸沧溟间。
横眠有客凌风渡,点缀衣裾逼生趣。
玉缸真拟泻明河,为送张骞月支去。
雕锼无迹把玲珑,不解杯腹何由空。
鸬鹚琥珀皆不数,夜光金屈难为工。
主人更劝勿挥手,旧事流传犹在口。
元家学士数临川,秘阁相将此为寿。
引杯谢客客赋诗,文采翩然动僚友。
乱离以来嗟失一,往时作双今不偶。
叹息人间四百春,斜阳细雨漉残巾。
梨花绝胜葡萄酿,傲尔乘槎海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