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尘车马道。客游那似还家好。
何况鸳湖鱼可饱。秋到了。红菱白鲫青尊倒。
一领羊裘知素抱。少年也合渔翁号。
试读棹歌朱十稿。归要早。鹅潭我亦烟波老。
滚滚黄尘车马道。客游那似还家好。
何况鸳湖鱼可饱。秋到了。红菱白鲫青尊倒。
一领羊裘知素抱。少年也合渔翁号。
试读棹歌朱十稿。归要早。鹅潭我亦烟波老。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诗人潘飞声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渔家生活的向往。首句“滚滚黄尘车马道”与后文的“鸳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都市与自然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客游那似还家好”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接着,“何况鸳湖鱼可饱。秋到了。红菱白鲫青尊倒”,通过描述鸳湖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秋天丰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与向往。
“一领羊裘知素抱。少年也合渔翁号”,诗人以渔翁自比,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后,“试读棹歌朱十稿。归要早。鹅潭我亦烟波老”,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渴望回归,还预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将与水乡融为一体,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