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声里,一笛斜阳倚。何处柳条堪折?
长亭子、短亭子。春水,绿波起,数重离别意。
望望长安西北,从古是、销魂地。
阳关声里,一笛斜阳倚。何处柳条堪折?
长亭子、短亭子。春水,绿波起,数重离别意。
望望长安西北,从古是、销魂地。
这首《霜天晓角·送人之陕西》由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色交融的画面。
“阳关声里,一笛斜阳倚。”开篇即以阳关曲调和斜阳下的笛声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笛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阳关,古代的边塞之地,常与离别之情相联系,笛声在此背景下更添了几分凄凉。
“何处柳条堪折?长亭子、短亭子。”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何处的柳条适合折取作为离别时的纪念物呢?长亭、短亭,都是古代送别之地,此处以柳条与亭子的对比,暗示了送别地点的选择,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深切关注。
“春水,绿波起,数重离别意。”春水泛起绿波,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人眼中却蕴含了多重离别的思绪。春水的流动与离别之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美好又略带伤感的意境。
“望望长安西北,从古是、销魂地。”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长安西北,那里自古以来就是离别之地,充满了令人魂牵梦绕的情感。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理方位,也深化了离别主题,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整首词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梅拥繁枝,香飘翠帘,钧奏严陈华宴。
诚孝感南极,老人星垂眷。
东朝功崇庆远,享五福、长乐金殿。
兹时寿协七旬,庆古今来稀见。
慈颜绿发看更新,玉色粹温,体力加健。
导引冲和气,觉春生酒面。
龙章亲献龟台祝,与中宫、同诚欢忭。
亿万斯年,当蓬莱、海波清浅。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
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
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
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
更值迟迟丽日。
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
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
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
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