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抱耒事多违,生计萧条渐已微。
市肆相看屠豕侠,泥涂何耻饭牛肥。
木奴半亩供渔税,莱妇三餐共蕨薇。
已自抛书焚笔石,不烦国语辨非非。
读书抱耒事多违,生计萧条渐已微。
市肆相看屠豕侠,泥涂何耻饭牛肥。
木奴半亩供渔税,莱妇三餐共蕨薇。
已自抛书焚笔石,不烦国语辨非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末清初动荡时期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情感。首联“读书抱耒事多违,生计萧条渐已微”点明了诗人既热衷于读书,又不得不从事农耕劳动,但两者往往难以兼顾,生活因此显得困顿。颔联“市肆相看屠豕侠,泥涂何耻饭牛肥”通过对比市井中的屠夫和农民,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自豪。颈联“木奴半亩供渔税,莱妇三餐共蕨薇”则进一步描述了生活的艰辛,通过“木奴”(指果树)和“蕨薇”(野菜)来象征简朴的生活来源,以及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困难的情景。尾联“已自抛书焚笔石,不烦国语辨非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暂时放弃,暗示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价值的失落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力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底层人民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