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鸟花边啼,暮鸦树头宿。
何事远游人,不秉良宵烛。
春鸟花边啼,暮鸦树头宿。
何事远游人,不秉良宵烛。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鸟儿在花丛中啼鸣,黄昏时乌鸦栖息于树梢的情景,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游子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感慨。首句“春鸟花边啼”以鸟鸣衬托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鸟儿在花间欢快地歌唱,仿佛是春天的使者,传递着生命的活力。接着,“暮鸦树头宿”则将视角转向黄昏,乌鸦归巢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秩序,也暗示了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
“何事远游人,不秉良宵烛”,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询问为何远方的游子在美好的夜晚没有手持蜡烛,表达了对游子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切同情。这里的“良宵烛”不仅指实际的照明工具,更象征着温暖与陪伴,与游子在外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春鸟的欢愉与暮鸦的归宿,以及远方游子的孤独,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意境,引人深思。
迟迟待明发,肃肃戒行辀。
郊原俯阡陌,道途广且修。
朝云结层阴,雨泽尚滞流。
郁蒸气未解,风露何当秋。
役夫苦流汗,吾行岂漫游。
壮齿走四方,老至行且休。
眷兹毓圣乡,欲诣竟无繇。
于兹不修谒,终身抱悔尤。
迢递展慇勤,阙里暂绸缪。
秋阳方皓皓,缅邈仰风猷。
倦息杏坛阴,渴饮泗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