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可附火,小窗聊借明。
风寒皆不到,温饱更何营。
省事事自少,养心心亦清。
床头犹有易,座右不须铭。
密室可附火,小窗聊借明。
风寒皆不到,温饱更何营。
省事事自少,养心心亦清。
床头犹有易,座右不须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场景,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开篇“密室可附火,小窗聊借明”写出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是一个既可以取暖又能照进阳光的小空间,这里的“密室”给人一种隐逸之感,而“小窗”的描述则增添了一丝温馨。
接下来的“风寒皆不到,温饱更何营”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远离了外界的干扰和自然的严寒,享受着生活的安逸与满足。这里的“风寒”象征着外界的困扰,而“温饱”则是对内心平静和物质满足的写照。
诗人通过“省事事自少,养心心亦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即减少烦恼,专注于心灵的修养,从而达到内心的清净。这两句突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是整首诗思想深处的展现。
最后,“床头犹有易,座右不须铭”则是对这种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诗人认为即使是在卧室或坐着的地方,也无需刻意去记挂什么,这表明了诗人对于简单、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简约而自在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梅始花时送子归,梅黄雨细又分离。
不堪旅食见飞燕,那更催归闻子规。
太白读书容有趣,少卿惜别可无诗。
霜台清峭家风在,努力功名少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