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本无心作,君看蚀本虫。
旁人无鼻孔,我辈岂神通。
风雅难齐驾,心胸未发蒙。
吾虽知此理,恐堕见闻中。
诗本无心作,君看蚀本虫。
旁人无鼻孔,我辈岂神通。
风雅难齐驾,心胸未发蒙。
吾虽知此理,恐堕见闻中。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镈的作品,通过对一本书的观察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与世俗观念相悖离的感慨。诗中“蚀本虫”指的是蛀食书页的小虫,这里借此象征着世人的偏见和不公正的评价。而“旁人无鼻孔”则是比喻那些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只凭表面判断的人们。
诗人自称“吾辈”,即代表他自己以及志同道合之士,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风雅难齐驾"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高标准和自我要求,而"心胸未发蒙"则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还未被世人所理解。
最后两句“吾虽知此理,恐堕见闻中”表明诗人虽然明白自己与众不同的处境,但仍然担心自己的真实才华和思想会因为不合时宜而遭到忽视。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同时也透出一股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
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袴,认得金针又倒拈。
陌上游人归也未?
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