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世祖师画像赞.初祖》
《六世祖师画像赞.初祖》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妄想无性,證不灭受。前圣所知,转相授手。

风烟花开,器界以形。霜露果熟,王子乃生。

护持佛乘,指示心体。但遮其非,不言其是。

婴儿索物,意正语偏。哆啝之中,语意俱捐。

(0)
鉴赏

这首诗《六世祖师画像赞·初祖》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对初祖的形象描绘与精神内涵的赞美,展现了佛教中对初祖地位的尊崇与对其贡献的认可。

诗中“妄想无性,證不灭受”表达了初祖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认为妄想并非本质,而证悟能够超越生死,不受束缚。“前圣所知,转相授手”则强调了初祖在传承佛教智慧中的重要角色,他将前人的智慧传递给后人,使得佛法得以延续和发扬。

“风烟花开,器界以形”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象征着佛法在世间万物中的显现与作用。“霜露果熟,王子乃生”则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生命循环,比喻佛法的传播与初祖的诞生,暗示初祖如同果实般,从佛法的土壤中孕育而出。

“护持佛乘,指示心体”赞扬了初祖对于佛法的守护与弘扬,以及他对于内心真我(心体)的引导与揭示。“但遮其非,不言其是”体现了初祖在教导时的智慧,他注重指出错误而非直接肯定正确,以此激发弟子们的自我思考与悟性。

“婴儿索物,意正语偏”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初祖在教导时的耐心与方法,即使面对年幼无知的弟子,也能以恰当的方式引导他们。最后,“哆啝之中,语意俱捐”则表达了初祖在言语之外,更注重心灵的沟通与启迪,强调了佛法的精髓在于心性的觉醒与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初祖形象的描绘与精神内涵的赞美,不仅展示了佛教中对初祖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也体现了释德洪对于佛法深刻的理解与敬仰。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留京教习

敢云才识出人群,羁滞愁心空自焚。

春色晓瞻天路迥,钟声遥隔帝城闻。

嗣宗谩洒穷途泪,贾谊能传治世文。

家望扶桑归路远,碧霄遮断海东云。

(0)

哭徐五孝廉天柱

百年怀抱竟何成,仓卒羁魂恨未平。

客里一棺凭友葬,边荒八口仗谁生。

义当身任无他诿,泪为家贫暗自倾。

杯酒酹君君有识,九泉应鉴故人情。

(0)

和白鹤亭送无凡上人结茅盘山原韵·其二

性空虽不昧,尘海亦徒然。

撒手名山去,归心古佛前。

岭猿清妙悟,松月静安禅。

回首泥涂界,人天隔幻烟。

(0)

秋·其三

白帝司秋令,当之草木棼。

但知成委折,那复辨莸薰。

霜杵敲寒月,边鸿叫夜云。

商声无远近,孤客不堪闻。

(0)

客斋见月

出世心如昨,羁尘迹尚初。

深宵闻远笛,孤月照荒庐。

诗句随年老,交情隔势疏。

茫茫天宇下,何处卜吾居。

(0)

寄赠乔山人兆三兼订游山之约三首·其三

邈矣超尘境,跫然有足音。

清心对流水,聪耳听鸣禽。

适俗原非愿,高栖素所钦。

兴言随杖履,幽梦结遥岑。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