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双径跻层峰,层峰高削青芙蓉。
岚光掩映翠欲滴,夜半见日扶桑红。
梵宫去天不盈尺,楼阁峥嵘炫金碧。
天香清彻旃檀林,井泉寒锁蛟龙宅。
烟霞欲曙撞华钟,数千食指如云从。
尘埃不到清净界,谁能面壁参真空。
我来游观春已老,绿阴静书留芳草。
盘桓绝顶俯人间,超然便觉乾坤小。
开襟久坐松竹阴,不知山外斜阳沉。
西窗夜宿梦魂冷,白云流水皆知音。
山僧杯酒勤留客,白饭香芹荐芳席。
明朝兴尽下山去,回首青山两相忆。
迢迢双径跻层峰,层峰高削青芙蓉。
岚光掩映翠欲滴,夜半见日扶桑红。
梵宫去天不盈尺,楼阁峥嵘炫金碧。
天香清彻旃檀林,井泉寒锁蛟龙宅。
烟霞欲曙撞华钟,数千食指如云从。
尘埃不到清净界,谁能面壁参真空。
我来游观春已老,绿阴静书留芳草。
盘桓绝顶俯人间,超然便觉乾坤小。
开襟久坐松竹阴,不知山外斜阳沉。
西窗夜宿梦魂冷,白云流水皆知音。
山僧杯酒勤留客,白饭香芹荐芳席。
明朝兴尽下山去,回首青山两相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径山寺的游览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峰、晨曦、梵宫、天香、烟霞、华钟、绿阴、白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祥和的意境。
首先,诗的开头“迢迢双径跻层峰,层峰高削青芙蓉”以双径攀登层层高峰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壮丽的山景之中,同时用“青芙蓉”比喻山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岚光掩映翠欲滴,夜半见日扶桑红”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翠色欲滴的景象,以及夜晚见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壮观,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
随后,“梵宫去天不盈尺,楼阁峥嵘炫金碧”描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辉煌,与天空的距离仿佛仅有一尺之遥,楼阁在阳光下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芒,体现了宗教场所的庄严与神圣。接下来,“天香清彻旃檀林,井泉寒锁蛟龙宅”则通过天香、旃檀林、寒井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清幽与神秘氛围。
“烟霞欲曙撞华钟,数千食指如云从”描绘了清晨时分,烟霞与华钟声交织的画面,以及众多信徒如同云朵般聚集的情景,体现了宗教活动的盛况与信徒们的虔诚。接着,“尘埃不到清净界,谁能面壁参真空”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修行的深刻思考。
“我来游观春已老,绿阴静书留芳草”则是诗人对自身游览经历的感慨,春天已逝,但绿树荫下的静谧与书香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后,“盘桓绝顶俯人间,超然便觉乾坤小”表达了站在山顶俯瞰世界的豁达心境,以及对宇宙万物的宏观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宗教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长日鸟声歇,山静若神守。
跫然闻足音,两马山之右。
开关询何客,拜此莆中友。
款款致衷素,历历未释口。
间关山路遥,会晤殊未偶。
呼童摘新豆,荐此榄山酒。
村酒那醉人,空歌拍铜斗。
浮生亦易了,白日好西走。
丈夫贵自树,穷通无好丑。
乾坤有常业,可大还可久。
千疮百孔馀,弥缝鲁中叟。
贤曹抱素资,策鞭良未后。
吾拙甘死穷,草木同枯朽。
二五有嘉惠,眇躯荷深仁。
默默百年情,隆隆四体恩。
璠玙思在匮,瓴甋嗟流尘。
伤足在深想,垂堂屡逡巡。胡乃颠沛中,灾祸兴膂?。
飘忽变故素,沈困在昏晨。
万窍藏阴风,四肢成卧轮。
焚蒸伏盲热,旦夕如环循。
累累莫支吾,生虑谢伊人。
两睫竟不交,八邪若相新。
念攒水菽老,忧积糟糠贫。
遗药饮孰疑,殷意沃且频。
垢含思一濯,屈永作恒伸。
三住秉躯要,百脉讶调驯。
一点终不昧,耿然贯苍旻。
形骸端可外,陶铸付大均。
忽忽岁时易,一笑回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