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绿满山碛,乱红飞野烟。
丁丁弄山斧,触手香于荃。
荷锸带月归,老鹿洞口眠。
携壶跨鹿去,飘若山中仙。
苍绿满山碛,乱红飞野烟。
丁丁弄山斧,触手香于荃。
荷锸带月归,老鹿洞口眠。
携壶跨鹿去,飘若山中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画卷,充满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首句“苍绿满山碛”,以“苍绿”二字勾勒出山间郁郁葱葱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乱红飞野烟”,则通过“乱红”和“野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朦胧的氛围,仿佛是春天的花朵在轻烟中翩翩起舞。
接着,“丁丁弄山斧,触手香于荃”,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樵夫劳作的场景,斧头砍伐的声音与山间的清香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这不仅是对樵夫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赞美。
“荷锸带月归,老鹿洞口眠”,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山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荷锸而归,月光下的劳作结束,老鹿在洞口安然入眠,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祥和。
最后,“携壶跨鹿去,飘若山中仙”,诗人以“山中仙”自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这一句不仅提升了全诗的意境,也赋予了作品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劳动之乐以及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
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
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
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
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壒消亡,风火灭收。
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
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
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
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来,帝实顾余。
执其羔豚,苹藻是菹。
帝今在堂,泉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