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至霜晴》
《冬至霜晴》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油帘雪白日华红,老子良图策隽功。

自晒绵裘并衲裤,谁知衣桁是薰笼。

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

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ngzhìshuāngqíng
sòng / yángwàn

yóuliánxuěbáihuáhónglǎoliángjùngōng

shàimiánqiúbìngshuízhīhéngshìxūnlóng

juéliánhángēnliúcánshuāngguòzhōng

jiùshuōdōngqiánniándìng湿shīshìjiāngjīnsuìshìnánwēng

注释
油帘:形容像油一样光滑的帘子。
良图:宏伟的计划或蓝图。
策隽功:策划并实现卓越的功绩。
绵裘:厚实的棉袍。
衲裤:用布片拼接缝制的裤子。
薰笼:古代用来熏香的器具,这里指衣架。
寒菊:在寒冷季节开放的菊花。
枯根底:枯萎的根部。
冬乾:冬季干燥。
年定湿:古人认为冬季干燥预示来年湿润。
南翁:可能指的是南方的老人,因为南方气候通常较温暖湿润。
翻译
油帘上的雪白映着红日,我这老者有宏图大略想要成就一番功业。
自己晾晒着棉袍和衲裤,谁知道衣架竟是用来熏香的。
特别怜爱那枯萎的寒菊,虽然根部已干,却仍能承受残霜直到中午。
古话说冬天干燥预示来年湿润,让我们用今年的经历验证南方老人的说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而又明净的景象。"油帘雪白日华红"中的"油帘"指的是古时用来遮蔽风寒和尘土的一种窗饰,形容它如同白雪一样洁白,而外面的太阳却透过云层散发出红光,营造出一幅温暖而又冷冽的对比画面。"老子良图策隽功"则是说诗人在这样的冬日里回顾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勤勉工作。

接下来的"自晒绵裘并衲裤,谁知衣桁是薰笼"展现了农家过冬的景象。诗中提到的人们正在晾晒羊毛织成的衣服以及补缀破旧的裤子,而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绝怜寒菊枯根底,留得残霜过日中"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在严冬中依然顽强生存的野菊花的赞美之情。即便是它们已经凋零,只剩下干枯的根部,却还能在日光下保持着最后的霜冻,彰显生命的坚韧。

"旧说冬乾年定湿,试将今岁试南翁"则是引用古人的说法,即冬天应当注意身体保暖,以免受寒生病。诗人通过这个传统智慧的提醒,引出下一句"试将今岁试南翁",意在通过对今年冬季是否如同往年一般干燥的观察来考验或验证那些懂得养生的老人(南翁)的生活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冬日的景色,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勤勉劳作以及对传统智慧尊重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旴江小至

建昌冬至益王宫,剑佩趋朝礼半同。

万里龙颜贪想像,十年霜鬓歘西东。

腊偷江峤梅先泄,春逼关河雁已通。

云物不遮乡国目,麻姑今拟暂停骢。

(0)

三司诸公久有莲池之约会雨阻不赴乃移兵司东圃而饮为诗以谢

西城宿雨天虚阻,东圃微晴人竟游。

地阔尽容云气入,亭深能使树香留。

尊前俊杰齐三府,林下迂疏自一丘。

勋业太平公等在,故将高榻动南州。

(0)

和君席上海棠赏之二首·其二

瓶中海棠亦太剧,细小翠拥胭脂深。

秾姿故薰欲醉眼,芳信暗传尝苦心。

偶逢一枝已自惜,若临全树更须吟。

花时不道天无意,一日常横半日阴。

(0)

甲申元日试笔柬友

人生五十惊衰丑,五十从今又数三。

老漫更何防市虎,少狂曾亦滥朝骖。

鹓鸾旧侣俱鸣佩,鹿豕深山自结庵。

短发不须忧重白,吾居元傍菊花潭。

(0)

春暮丁丑年作

岁岁花时出醉归,伤心今日复芳菲。

善开朱杏非双蒂,懒转黄鹂只自飞。

海内诗朋官罢减,城中酒伴病来稀。

庭枝烂熳催春暮,日午风香独倚扉。

(0)

读直道陈公祚遗事

上主能容直,当言敢顾身。

累朝传谏劄,万死作归人。

古庙秾花晚,孤坟劲草春。

从来汨没士,特笔在词臣。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