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不雪湘累冤,一饭谁报淮阴恩?
人生出入有险阻,何啻荒山狎狼虎?
一斗酒,不醉人。
一寸舌,能杀身,狂魃啸旱天帝嗔,巫山绿萝吹阴云。
阴云不澍万里渴,鬼泪成河人泪竭,祅火空郊焦白骨。
三闾不雪湘累冤,一饭谁报淮阴恩?
人生出入有险阻,何啻荒山狎狼虎?
一斗酒,不醉人。
一寸舌,能杀身,狂魃啸旱天帝嗔,巫山绿萝吹阴云。
阴云不澍万里渴,鬼泪成河人泪竭,祅火空郊焦白骨。
这首诗《按剑吟六章(其三)》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三闾不雪湘累冤”,以屈原(三闾大夫)的冤屈未得昭雪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不公的感慨。接着“一饭谁报淮阴恩?”则以韩信(淮阴侯)的恩惠无人回报为喻,进一步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性。
“人生出入有险阻,何啻荒山狎狼虎?”这两句直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危险,将人生比作荒山中与野兽的斗争,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不易与挑战。
“一斗酒,不醉人。一寸舌,能杀身。”这两句对比强烈,前一句看似轻松,后一句却揭示了言辞的威力,警示人们言语的重要性与潜在的风险。
“狂魃啸旱天帝嗔,巫山绿萝吹阴云。”狂魃是古代传说中的旱神,这里借指自然灾害,天帝的愤怒象征着自然界的报复。巫山绿萝的描写,则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同时也暗示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
“阴云不澍万里渴,鬼泪成河人泪竭,祅火空郊焦白骨。”这几句描绘了长时间干旱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自然景观到社会民生,再到生命的消逝,展现了灾难的广泛影响。鬼泪成河、人泪竭、焦白骨的描述,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夸张表现,也是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对人生困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