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亳都秋兴·其三》
《亳都秋兴·其三》全文
明 / 孙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

客兵况老三年戍,边马偏肥九月时。

永夜寒随霜气结,穷秋愁听角声吹。

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

(0)
鉴赏

此诗《亳都秋兴(其三)》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边关秋日的凄凉景象与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

首联“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以“山海”喻国家之大,虽知其坚固,但对边关一线的安危却深感忧虑。这里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

颔联“客兵况老三年戍,边马偏肥九月时”通过“客兵”和“边马”的形象,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辛劳与边疆的辽阔。士兵们在边关守卫多年,而边疆的马匹却因环境适应而显得肥壮,反衬出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

颈联“永夜寒随霜气结,穷秋愁听角声吹”描绘了边关夜晚的寒冷与秋天的萧瑟,通过“霜气”和“角声”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尾联“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则表达了对当时边防政策的质疑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诗人认为仅凭“丸泥”(可能指信使或使者)难以解决边防问题,真正的英雄应是那些“仗剑出塞”的勇士,他们才是保卫国家的真正力量。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边关秋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切和对英勇将士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介绍
孙传庭

孙传庭
朝代:明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猜你喜欢

鳌山

重冈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

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0)

和友人游洞岩追用须溪韵二首·其二

云峰髣髴画图真,石户深藏万古身。

山水何知天下事,神仙本亦世间人。

日高坛树三门午,雨涨源花满洞春。

济胜寻幽平日意,天风吹动华阳巾。

(0)

汴梁

汴上荒城绕故宫,山头危石堕秋风。

夷门市起闻嘶马,梁苑樵归见断鸿。

斗草尚馀残后碧,进花无复盛时红。

欲登高处肠先断,满目閒愁赋未工。

(0)

题管夫人竹窝图

云梢露叶秋声古,万玉丛深翠蛟舞。

此君拟结岁寒盟,拄笏相看立烟雨。

过雨山窗斜映日,带烟霜节总宜秋。

冻雷迸出千崖翠,勒此高歌傲素侯。

(0)

拟古二首·其一

东南有佳人,远在水一方。

绮疏粲飞楼,曲阑围洞房。

意态间且靓,气若兰蕙芳。

纤阿扬姣服,杂佩悬明珰。

流风回皓雪,明月舒其光。

白面谁家子,锦鞍青丝缰。

翩然一见之,下马立中堂。

可望不可即,五采盛文章。

(0)

新曲米酒歌

骄阳行空势方烈,刈麦农夫宁惮热。

天旋雷动飞玉尘,雾渤云蒸成曲糵。

麦秋方罢还插秧,䆉稏西风千顷黄。

腰镰肩担行相逐,共趁晴色催登场。

碓舂糠秕光如雪,汲泉淅米令清洁。

炊糜糁曲同糅和,元气絪缊未分裂。

瓮中小沸微有声,鱼沫吐尽秋江清。

脱巾且漉仍且饮,陶然自觉春风生。

君不见渊明有田惟种秫,醉里作诗聊自述。

又不见豳风十月穫稻忙,春酒介寿俱徜徉。

但愿年年遇丰稔,更须三万六千场。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