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烛秋宵,朱懒曲曲芳酝。
曼声檀口啭雏莺,腻脸薇香嫩。乐府新翻偏韵。
乍回眸、红潮微晕。元人宫调,吴下排场,风流重认。
舞罢前溪,蜡媒落翠欢无尽。
宁王玉笛莫愁歌,更有蛮靴衬。销却柔肠一寸。
怕催人、漏铜滴紧。愁多子野,狂发分司,笑回红粉。
绛烛秋宵,朱懒曲曲芳酝。
曼声檀口啭雏莺,腻脸薇香嫩。乐府新翻偏韵。
乍回眸、红潮微晕。元人宫调,吴下排场,风流重认。
舞罢前溪,蜡媒落翠欢无尽。
宁王玉笛莫愁歌,更有蛮靴衬。销却柔肠一寸。
怕催人、漏铜滴紧。愁多子野,狂发分司,笑回红粉。
这首明代末期的词作《烛影摇红·友人出家伎佐酒》展现了作者梁清标对宴席上佳人献艺的细腻描绘和情感抒发。"绛烛秋宵"四字点明了场景是在秋夜,红烛照耀,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朱懒曲曲芳酝"则暗示了美酒佳酿的醇厚,为欢乐的气氛增添了醉人的色彩。
"曼声檀口啭雏莺"运用比喻,形容女子歌声如雏莺鸣叫般婉转悦耳,"腻脸薇香嫩"则描绘了女子的娇美容颜和淡雅香气,形象生动。接下来的"乐府新翻偏韵"赞美了音乐的新颖和韵律的独特。
"乍回眸、红潮微晕"描绘了女子回眸一笑时面颊泛起的红晕,显得娇羞动人。"元人宫调,吴下排场,风流重认"进一步赞美了表演者的技艺和风姿,暗示其具有元曲和江南水乡的韵味。
"舞罢前溪,蜡媒落翠欢无尽"描述了舞蹈结束后,蜡烛落下,但欢乐并未消散,反而更显浓郁。"宁王玉笛莫愁歌,更有蛮靴衬"通过宁王的笛声和女子的歌声以及她的蛮靴,展现出一种豪放与婉约交织的风情。
"销却柔肠一寸"表达了词人被深深打动,甚至有些愁绪涌上心头,"怕催人、漏铜滴紧"借漏壶的滴水声暗示时间流逝,加重了愁绪。最后以"愁多子野,狂发分司,笑回红粉"收尾,既写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又以友人欢笑回应作结,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女子歌舞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宴席上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女子才情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老来还我扶犁手。想豪气、十分已无九。
都把济时心,分付与、一时英秀。
还自笑,潦倒犹堪殢酒。从前枉被虚名负。
何似尊前贤圣友。纤手斫金齑,一嚼不妨时嗅。
颓然醉,卧印苍苔半袖。
无形道体,运阳光、密布通微恢鄂。
炫惚昏衢烹浩气,冲塞英华盈落。
莹日千寻,清风万里,显焕神光烁。
夷门羽化,太玄一派灵廓。
孤然脱洒无双,于中清净,不许纤尘著。
养就胎仙神貌雪,出入无间绰约。
紫府游行,瑶宫饮宴,赐我逍遥乐。
金童捧盏,妙音引上龙阁。
韶光迅速,似蚁循环。往复不断相连。
过了一岁,不觉又早一年。
忽然无常限到,向前程、着是推延。
修行事,道他人有分,自己无缘。
若也回头省悟,弃功名富贵,物外翛然。
保养元精,玉炉片雪烹煎。
恍惚乾坤莹彻,灿玲珑、日耀辉鲜。
三光秀,混一灵真性,送上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