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寺》
《东林寺》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0)
注释
谈易:谈论佛法。
翻经:翻阅佛经。
宰木:比喻修行之地。
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世。
袅烟熏:烟雾缭绕。
客尘:世俗的纷扰。
虎溪水:传说中的禅林圣地。
劫火:佛教中指灾难或业火。
香谷云:象征清净之地。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为象征。
课:僧侣的修行功课。
归哉:回家去吧。
忺读:乐意阅读。
草堂文:指杜甫的草堂诗文。
天灯:自然景象,也象征智慧之光。
个事:指个人之事。
落见闻:落入凡人耳目。
翻译
春天翻阅佛经于宰木之下,三世轮回仍被烟雾缭绕。
尘世间的纷扰常隔断虎溪之水,大火也无法侵袭香谷的云雾。
年迈的我已无心参与僧侣的功课,回家后只想阅读草堂的文章。
山头之上任由天灯显现,这些事从未落入凡人的耳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东林寺》,描绘了诗人于春天在东林寺中翻阅佛经、探讨佛法的情景。首句“谈易翻经宰木春”写出了僧人在春天研读《易经》和佛教经典,气氛宁静而深沉。次句“三生犹自袅烟熏”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影响和修行者内心的熏陶。

第三句“客尘长隔虎溪水”借虎溪之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将尘世烦恼隔绝在外。第四句“劫火不侵香谷云”进一步强调佛法的庇护,即使世间灾难也不能触及寺庙的祥和。

第五、六句“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流露出诗人年迈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更愿意沉浸在草堂的文学世界中。最后一句“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以天灯比喻佛法的光明,表达出诗人对于佛法领悟的深入,已经超越了耳闻目睹的层面,达到了内心的彻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于东林寺的生活与感悟,展现了其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落花图咏

芝鞋布蚁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

池面风回公簇聚,陌场人散鞠场休。

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蘼有近忧。

苏小堤头试翘首,碧云暮合隔红楼。

(0)

美人蕉图

大叶偏鸣雨,芳心又展风。

爱他新绿好,上我小庭中。

(0)

守耕图

南山之麓上腴田,当守犁锄业玛迁。

昨日三山降除目,长沮同拜地行仙。

(0)

遇桐城方密之于湖上,归复相访,赠之以诗

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

汉体昔年称北地,楚风今日满南州。

可成雅乐张瑶海?且剩微辞戏玉楼。

颇厌人间枯槁句,裁云剪月画三秋。

(0)

赤城馆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0)

河传.送俞彦行

天际舟去水和烟。路遥遥知几千。

广州又在海西边。堪怜。行人方少年。

回首吴台连楚馆。云树远。眼与肠俱断。念归期。

是何时。休迟。莺花容易稀。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