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尽乃心,始知乃性。卤莽灭裂,惟学之病。
甘为夷稗,岂曰无竞。
惟尽乃心,始知乃性。卤莽灭裂,惟学之病。
甘为夷稗,岂曰无竞。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杨起元的《羊城示同志(其六)》。诗中探讨了学习与内心修养的关系,以及在追求学问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惟尽乃心,始知乃性。” 这两句强调了彻底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性。它鼓励人们深入自我探索,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认知的深刻。
“卤莽灭裂,惟学之病。” 这里指出了一种常见的学习误区——浮躁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卤莽的学习方式会导致知识的断裂和理解的肤浅,这是学习过程中应避免的。
“甘为夷稗,岂曰无竞。”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甘于平凡、不求闻达的态度的肯定。即使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低矮的杂草,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以世俗的成功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这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学习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正确态度,传达了作者对于个人成长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