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岁久致湮淤,拔草除泥事剔疏。
况有神尧遗迹在,引流导泽益殷予。
泉源岁久致湮淤,拔草除泥事剔疏。
况有神尧遗迹在,引流导泽益殷予。
这首诗描绘了对泉源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保护。诗人以“泉源岁久致湮淤”开篇,点明了泉源因年久而被淤泥覆盖的事实,形象地描绘了泉源的现状。接着,“拔草除泥事剔疏”一句,表达了对泉源进行清理的决心与行动,通过“拔草除泥”这一具体行为,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致呵护。
“况有神尧遗迹在”一句,引入了一个历史或神话背景,暗示了泉源可能与古代圣贤或英雄有关,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最后,“引流导泽益殷予”则表达了通过清理和引导水流,不仅恢复了泉源的原有风貌,还进一步丰富了其功能与价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对泉源的清理与修复过程,既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人寿不满百,木寿逾千年。
同生不同植,羡尔完其天。
穆穆嵩阳院,古柏汉所传。
围以四十尺,荫以千亩躔。
干旁列八支,郁郁更芊芊。
中天合九州,此象毋乃全。
既无斧斤伐,亦绝熏香煎。
所以餐霞人,遗世成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