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白铜鞮,下蹋扬州郭。
可怜扬州儿,弃戈甘面缚。
大堤女儿何命薄,青年坐失荣华乐。
荡子功成未肯归,闭门三月杨花落。
襄阳白铜鞮,下蹋扬州郭。
可怜扬州儿,弃戈甘面缚。
大堤女儿何命薄,青年坐失荣华乐。
荡子功成未肯归,闭门三月杨花落。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的《襄阳白铜鞮曲》,描绘了一幅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诗中以“襄阳白铜鞮”开篇,引出对扬州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通过“可怜扬州儿,弃戈甘面缚”,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悲凉与无奈。大堤女儿的命运被轻描淡写地提及,其“青年坐失荣华乐”的哀叹,反映了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受的痛苦与牺牲。
“荡子功成未肯归,闭门三月杨花落。”这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荡子(游子)虽功成名就,却不愿回归,使得大堤的女儿在闭门独守的三个月里,只能眼见着杨花随风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争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脆弱与坚韧。
风搅平林万木秋,临歧送别思悠悠。
也知八德池中水,不比寻常溪涧流。
五字研成举世传,醉吟朝夕在樊川。
江南海北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壁上尘黏蒲叶扇,镜中人入洞庭烟。
倦游客子心无际,遐想星轺思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