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高下极深幽,十里清波一棹游。
喜逐御风真造适,遍题僧壁更迟留。
松间觅径因穷险,亭际披云尽露秋。
却羡官閒无检束,徜徉何异五湖舟。
西山高下极深幽,十里清波一棹游。
喜逐御风真造适,遍题僧壁更迟留。
松间觅径因穷险,亭际披云尽露秋。
却羡官閒无检束,徜徉何异五湖舟。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苏颂游历西山的惬意与闲适。首句“西山高下极深幽”展现了山势的峻峭与环境的深远宁静,给人以幽深之感。接下来的“十里清波一棹游”则描绘了泛舟于清澈溪流中的畅快,诗人仿佛御风而行,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喜逐御风真造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自在的喜悦,他尽情欣赏沿途景色,并在僧院墙壁上题诗,流连忘返。“松间觅径因穷险,亭际披云尽露秋”两句,通过描绘险峻的山路和亭台高处的秋色,进一步渲染了山景的壮丽和诗人探索的乐趣。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却羡官閒无检束”,羡慕官场之外的无拘无束,认为这样的生活就像在五湖泛舟一样逍遥自在。整首诗以诗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淡疏离,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