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慕探幽赏,兹游雨更奇。
前冈鸣犬子,仄径下鹰师。
岂谓胜怀减,其如秋气悲。
悠悠北山客,采菊寄相思。
久慕探幽赏,兹游雨更奇。
前冈鸣犬子,仄径下鹰师。
岂谓胜怀减,其如秋气悲。
悠悠北山客,采菊寄相思。
这首诗《雅山》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雨中探访幽静山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久慕探幽赏”,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幽静之地的向往和期待。接着,“兹游雨更奇”一句,点明了这次探访是在雨天进行,雨中的景色更加奇特,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
“前冈鸣犬子,仄径下鹰师”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前句以犬吠声衬托出山林的寂静与生机,后句则以鹰师(可能指猎鹰或狩猎者)的活动,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动态景象。这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现了山林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岂谓胜怀减,其如秋气悲”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感受。一方面,美景让人心情愉悦,但另一方面,秋天的萧瑟之气又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显得更为丰富和深沉。
最后,“悠悠北山客,采菊寄相思”两句,诗人自比为北山的客人,通过采摘菊花这一动作,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整体而言,《雅山》一诗通过对雨中山林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一幅既宁静又充满情感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