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泛舟和持国》
《泛舟和持国》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绿源去未穷,夹岸树濛濛。

弱蔓低侵水,残芳不隐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

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ànzhōuchíguó
sòng / méiyáochén

绿yuánwèiqióngjiáànshùméngméng

ruòmànqīnshuǐcánfāngyǐncóng

huànyuèzhésǔnjiāngtóng

báohuíchuánchùtándòngjìngzhōng

注释
绿源:绿色的水源。
去:离去。
未穷:没有尽头。
夹岸:两岸。
树濛濛:树木茂盛,雾气蒙蒙。
弱蔓:柔弱的藤蔓。
低侵:低垂触碰。
水:水边。
残芳:凋零的花朵。
不隐丛:不躲藏在草丛中。
浣衣:洗衣。
思:想起。
越妇:越地的妇女(可能指洗衣的女子)。
折笋:折取春笋。
拟:模仿,比拟。
江童:江边的儿童。
薄暮:傍晚。
回船处:归航的地方。
潭鱼:潭中的鱼儿。
动镜中:触动了如镜的水面。
翻译
绿色源头未穷尽,两岸树木朦胧一片。
柔弱的藤蔓低垂触水,凋零的花朵隐藏在草丛中。
洗衣时想起越地的女子,折取春笋仿佛江边的儿童。
傍晚归航之处,潭水中的鱼儿触动了如镜的水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泛舟和持国》,描绘了泛舟湖上的清新景象。首句“绿源去未穷”展现了湖水源头的深远,暗示了旅程的悠长。接下来的“夹岸树濛濛”描绘了两岸树木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弱蔓低侵水”写的是水边植物的柔蔓低垂,似乎在轻轻触碰水面,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动态美。“残芳不隐丛”则强调了即使花朵凋零,也依然在草丛中顽强绽放,寓意着坚韧的生命力。

“浣衣思越妇,折笋拟江童”通过洗衣妇人的想象和江边儿童折取春笋的动作,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薄暮回船处,潭鱼动镜中”以傍晚归航时,潭水中的鱼儿倒映在如镜的水面,增添了宁静而祥和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题妆台

何处相思采白蘋,宓妃罗袜已成尘。

玉兰尽抱琵琶去,南国于今少美人。

(0)

沧州见雁

秋风吹渤海,万里朔云乾。

孤雁将何适,南天亦早寒。

帛书衔未至,香稻啄空残。

无处寻俦侣,芦中且自安。

(0)

别稚女·其一阳江道上逢卢升卿归自琼州赋赠

草木多为状,山川细作笺。

龙宫争欲得,海舶早相传。

功比嵇含密,才兼郭璞妍。

图经予亦作,先就曜真天。

(0)

薏苡谣

食米得薏,薏一米二。从郎二米,侬只一薏。

(0)

九月望后梅已数花先黄菊而发喜赋

霜降初寒即吐花,不教黄菊擅陶家。

篱边秋色兼春色,别作幽人一岁华。

(0)

咏李广·其三

抱儿鞭马向南飞,射杀追车绝塞归。

小队蓝田围猎罢,霸陵呵止不曾非。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