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涤洞》
《大涤洞》全文
宋 / 郑国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去县十八里,传名千万年。

三山空隔海,一柱独擎天。

骖驭歌司马,烧丹扣葛仙。

谁云尘俗骨,亦得嗣前贤。

(0)
注释
去县:离开县城。
十八里:距离描述。
传名:流传名声。
千万年:极言时间之长。
三山:指代远方的山。
空隔:被隔绝。
一柱:比喻支撑的石柱。
独擎:独自支撑。
骖驭:驾车出游。
歌司马:歌颂司马(古人名)。
烧丹:炼制丹药。
扣葛仙:拜访葛仙人(道教仙人)。
尘俗骨:世俗之人。
嗣:继承。
前贤:古代的贤人。
翻译
离县城十八里远的地方,名声流传了千万年。
三座山峰被大海隔开,一根石柱独自支撑天空。
驾车唱歌赞美司马,炼丹拜访葛仙人。
谁说凡夫俗子,也能继承先贤的道业。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大涤洞》,是宋代诗人郑国辅所作。诗中描绘了大涤洞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气息,展现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与敬仰。"去县十八里"点明了洞穴的位置,远离尘嚣,显得幽深宁静。"传名千万年"则强调其历史久远,名声赫赫。

"三山空隔海,一柱独擎天"运用夸张手法,将大涤洞比喻为海上三座神山之间的支柱,形象地描绘出洞穴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雄伟气势。"骖驭歌司马,烧丹扣葛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司马相如和葛洪炼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洞中仙道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最后两句"谁云尘俗骨,亦得嗣前贤",诗人自谦地说,即使是凡夫俗子,也能在此感受到前贤的气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与道教思想的交融。

作者介绍

郑国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酬沈仲归·其二

田家渴雨望云峰,掣电驱雷起蛰龙。

喜极三农俱合爪,争扶百拜各抛筇。

先生不用愁经笥,老子惟须办饮钟。

换韵题诗应有句,何人起舞为予容。

(0)

和袁同年接伴赓从客陆成文韵

雁塔题名不记年,相从淮海喜跫然。

了知鹏鴳悬微分,祇觉夔蚿有故怜。

共泛仙舟凌浩渺,赓吟醉墨堕芳鲜。

少游陈迹无寻处,小五湖中水拍天。

(0)

喜德久从人使北来归

诗翁万里恰归来,涤面那无一点埃。

生马谙骑便武事,故京熟览动诗才。

别来我已成炊梦,此去君应悟劫灰。

见说北庭犹假息,可无尊酒沃崔嵬。

(0)

送林定国赴秋试

读却床头满架书,时文元不费工夫。

向来点额关奇数,今日焚舟合壮图。

去去秋风趋北阙,行行春色满西湖。

痴儿未了书生事,珍重青衫报国躯。

(0)

九月十一日龙华寺斋宿礼部陈同年见余嵬字韵诗宠和惠示复用韵奉酬

雁塔同登惊岁月,龙华共事陟崔嵬。

诗从瑞锦窠中出,人是黄花节后来。

顾我何堪毗右府,如公端合上东台。

清时胜日才兼美,平步功名不用催。

(0)

再次闻字韵

船屋香留润,衣篝冷却闻。

晚山新见月,别浦宿藏云。

岁月催人老,江湖净世氛。

望中愁不极,收拾费诗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