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兼大略,其气抑何盛。
我观汉武皇,事事效秦政。
张骞通西域,边界扩无极。
有如筑长城,横绝天西北。
五利求神仙,公主降坛前。
有如童男女,簇拥东海边。
建章干云起,阁道相逦迤。
又如阿房宫,覆压三百里。
巫蛊大狱兴,高庙无神灵。
又如扶苏死,碧血埋边庭。
事事学秦皇,胡独免覆亡。
秦廷有赵高,汉廷有霍光。
雄才兼大略,其气抑何盛。
我观汉武皇,事事效秦政。
张骞通西域,边界扩无极。
有如筑长城,横绝天西北。
五利求神仙,公主降坛前。
有如童男女,簇拥东海边。
建章干云起,阁道相逦迤。
又如阿房宫,覆压三百里。
巫蛊大狱兴,高庙无神灵。
又如扶苏死,碧血埋边庭。
事事学秦皇,胡独免覆亡。
秦廷有赵高,汉廷有霍光。
此诗以汉武帝为鉴,描绘其雄才大略与行事之盛。开篇即点明汉武帝效仿秦政,张骞通西域,边界扩张至极限,筑长城横贯天西北,展现其对外开拓的决心。接着描述张骞求仙之事,以及公主降坛的场景,以童男女簇拥于东海边,形象地展现了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汉武帝的建筑宏图,建章宫直插云霄,阁道相连,仿佛阿房宫般壮观,覆盖三百里之地。然而,汉武帝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巫蛊之祸兴起,高庙神灵无存,暗示其统治下的动荡。同时,诗中提及扶苏之死,象征着汉武帝铁腕政策下的人命牺牲,碧血埋边庭,反映了边疆战争的残酷。
最后,诗人将汉武帝与秦始皇进行对比,指出两人在治国方略上极为相似,却都未能避免覆亡的命运。秦廷有赵高,汉廷有霍光,暗示权力的腐化是导致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整首诗通过对汉武帝事迹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五十年前事。想当初、我才六岁,师年廿四。
正值残清将亡日,革命萌芽伊始。
对种族、分歧愈厉。
小别三年东渡去,破长风、先进瀛洲地。
弘文院,登高第。归来创学吴门起。
主草桥、峨峨黉舍,策源堪记。
诗酒感怀先父伴,更视我、似亲子弟。
一度淞滨曾作客,讵前朝、短叙成长讳。
传极耗,痛涔泪。
韶光烂熳极。丽日罘罳欢趁得。争奈悦心悴力。
纵芳意自浓,春风偏索。鲛宫漏隙。
便等閒、词赋狂客。嗟花底、却翻倦蝶,冷月淡无色。
情寂。绣帷垂壁。忍谩道、烟笼雾织。佳期辜负艳迹。
绿绮停琴,紫障迷陌。洞天寻叹息。
笑又把、吟红唾碧。魂消里、依违难处,梦倚㬉屏侧。
画中人似玉,恒河影里,身世悟团沙。
旭阳山翠重,小阁天中,雨细又风斜。
三年一聚,有涯生幻作无涯。
深夜语、唐安入梦,佳节未还家。悲笳。
江程一路,画本三蛾,半萧萧战马。
谁念取芳田众绿,牛背争鸦。
故人汐社知无恙,盼书来旧苑宣华。
南望否,灯前醉落檐花。
红画双竿,花妆小队,弄影高于檐角。
故故欹危作势,将动还休,欲行先却。
乍轻躯半转,似黄叶、梢头吹落。
向苔阶堕地无声,妙手空空扶著。千状鱼龙竞作。
在古元君,列子一篇留谑。
请看金狮摇处,跳出青猿,舞成仙鹤。
是山经样子,信长股奇肱如昨。
战云边、画鼓春风,一笑今宵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