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秋光独抚膺,无穷衰草汉家陵。
苍梧万里人何去,湘水千秋怨不胜。
苑废但看麋鹿过,台荒空见牧童登。
故侯久作乘槎客,莫向江鸥说替兴。
四望秋光独抚膺,无穷衰草汉家陵。
苍梧万里人何去,湘水千秋怨不胜。
苑废但看麋鹿过,台荒空见牧童登。
故侯久作乘槎客,莫向江鸥说替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深沉思绪与感慨。首联“四望秋光独抚膺,无穷衰草汉家陵”以“四望”开篇,展现出广阔的视野,接着“秋光”点明季节,而“独抚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接下来的“无穷衰草汉家陵”,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颔联“苍梧万里人何去,湘水千秋怨不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自然交织的情感。苍梧,即今广西梧州,与湘水(湘江)相呼应,引出了屈原流放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哀思。“万里”和“千秋”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远与持久。
颈联“苑废但看麋鹿过,台荒空见牧童登”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通过麋鹿与牧童的活动,反衬出历史遗迹的荒凉与寂寞,暗示了繁华不再、世事变迁的主题。
尾联“故侯久作乘槎客,莫向江鸥说替兴”以“故侯”自比,表达了自己如同古代失势的贵族一样,远离权力中心,只能在自然中寻求慰藉。最后两句“莫向江鸥说替兴”,则是对自然界的隐喻,意为即使在自然中找到了暂时的宁静,也无法改变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内心世界。
扬帆一夕海东来,览古谁登百尺台。
入幕芙蓉初日丽,圜池芹藻古香开。
羁身作客愁生计,迁地为良许借才。
此去吴刚有同伴,桂花看汝月中栽。
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
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
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
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
三百八四爻,取象皆虚拟。
其间德位时,当须判臧否。
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
吉凶同悔吝,佔词辨由起。
二五位居中,论正或未是;
惟中能兼正,馀虽正莫比。
互卦与错卦,旁通悟其旨。
一阴复一阳,变化无涯涘。
何人执此编,一一穷原委;
由浅而及深,幸勿踰前轨。